- 1 核 1G 1M 5 年 1833 元 公网 IP
- 1 核 1G 1G+ 5 年 660 元 无公网
- 负载均衡(公网) 0.02 一小时,流量 0.8/G
- 5 年 0.02×24×30×12×5=864
- 660+864=1524
- 1833-1524=309
- 309 可以用 386G 流量,分摊 每年 77G 每月 6G
- 优缺点
- 负载均衡速度是 G 口,自带基础防御,可以制定报警通知
- 发挥负载均衡的真正用途
- 内网服国外服务器务器,无法直接远程,需控制台操作,或者用端口转发实现远程(负载均衡支持 TCP 转发,但未尝试)
- 负载均衡可以随时销毁
没有公网 ip 带来的坑 300 块填不平,而且流量超了呢?
负载均衡(公网)
流量超了 8 角 1G
负载均衡不能备案
1Mbps 每月跑满的话可是有 327G 流量的。
原来国内负载均衡这么便宜。AWS 和 GCP 的负载均衡都要差不多一百块 RMB 一个月。
不能备案是个问题,以前买的域名和 ECS 已经备案,只是 1M 的带宽,没用,感觉现在可以用起来
控制台操作好用么?感觉经常没有 SSH 好用
多年服务器确实很便宜,但是一定得有个多年的用途才行
负载均衡的目的不是防止攻击,也不是为了分担流量费用,而是为了扩容和高可用
你这个无序列表让我看得很难受
我就真的看不懂,这几条到底是什么逻辑关系
已有 ECS,备案不成问题
应该可以用端口转发实现
https://www.okidc.net/product/list/11652.html